来源: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时间:2024-03-04 17:00:59浏览:8873
今年,是罗如宏在公益行业的第十五年。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光阴似箭。
我很好奇,作为一名长期驻扎在公益项目一线的负责人,罗如宏究竟是如何坚持这么久的?
“踏足公益行业,也算是一种缘分吧。在这之前,我做的都是工地上的工作,每天跟钢筋混泥土打交道。时间久了,只要拉下开关就能有规律工作的搅拌机发出的轰隆轰隆声让我觉得很无情,听久了会很烦躁。2008年6月,偶然的一个机会,参加了一个公益机构开展为期6个月公益项目培训班的学习,毕业后便开始跟着机构到农村去做公益项目。做公益,让我接触到了很多不同的村民、孩子,我觉得与他们在一起比跟搅拌机打交道更价值和意义。所以,这一做就是15年......。”罗如宏说道。
现在,罗如宏是幻方起点-蒙自市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的负责人。当问到他这么多年扎根乡村一线,什么样的公益项目给你映象最深时,他却说所负责的每一个项目都记忆深刻,意义深远。
但要说最有感情的,还是乡村幼儿教育——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因为他见证了这个项目从最开始实施到发展成熟再到不断创新的整个过程。据他介绍,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不同于曾经负责过的传染病防治项目、社区发展项目,教育,从根本上更能保障村民们下一代的发展,这是可持续性的。
问:你在从事公益服务的这15年里,与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究竟是如何共同成长的,这是否是你长期坚持下来的原因呢?
在农村工作的这些年,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家都很重视教育。在农村里流行这样一句话“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刚开始工作的那些年,很多偏远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都很薄弱,3-6岁幼儿没有幼儿园可以上,都是到了年级直接上小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选择合适的村子,我们与村委会合作在当地设立幼儿班,招聘教师,招收适宜的幼儿,提供给他们学前教育服务。最初的模式是社区模式,从教室的装修、环境创设、添置玩教具、教师能力提升、家长意识等方方面面的项目活动来提升教育服务质量。
近年来,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大力推广“一村一幼和班改幼”政策,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也随之不断完善和发展,项目模式早几年前就已经很成熟了。同时,我们会把当下的教育背景和项目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进行项目探索和创新,比如幼儿班自制玩教具、乡村幼儿生态文明教育、和民族文化艺术教育。我们与教体局合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推动乡村3-6岁幼儿教育发展。
项目在发展,我们也再不断成长。虽然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五六岁的时候不仅学会了独立,还要照顾弟弟妹妹,包揽做饭、洗衣服和一些简单的家务,但去幼儿园的意义真的很不一样。还有我们幼儿班的教师,大多是临聘教师,半道出家,没有经验,存在小学化教学倾向,但经过项目提供的学习机会,现在他们都成为了合格的幼儿教师。
当我在幼儿班,看到孩子们对玩具的热爱、对绘本的痴迷和对知识的渴望,看到家长惊讶孩子在幼儿班收获后,深深地感动了我,也正是这一刻更加坚定了我从事公益行业的决心。
他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的继续说道“在这期间,我对项目管理和实施也越来越熟练,所以,这一干就15年了......。”
问:伴随着项目的实施,你最大的成长是什么?
他笑着说,人越来越成熟了,项目管理也越来越熟练了。但在自制玩教具方面,我觉得成长蛮大的。在负责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期间,一次前往县城示范幼儿园参观的时候我发现,幼儿园里利用常见的竹子、轮胎、废旧报纸做的环创和自制玩教具很吸引我,同时也深深地启发了我。我们的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实施的资金是需要去筹集的,而乡村幼儿班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比较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玩教具,回到项目上我开始尝试着自制一些玩教具。
第一次尝试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平衡吊桥的结该如何打,每个梅花桩之间的间距是最合适的,什么样的材料敲击出来的声音最好听,什么样的玩教具对幼儿才是最安全的......。这都需要我不断去尝试,不断去更改。慢慢的,也就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在平衡吊桥、轮胎车、梅花桩、攀爬架、秋千,我都做的越来越成功。自制玩教具的经验,也在其他项目上进行了推广,我还和项目上的其他同事编辑了《玩教具自制手册》,供大家借鉴和参考。
问:项目是如何助力乡村幼儿班可持续发展的?
最直接的,就是我们会帮助幼儿班去通过等级评定,加强幼儿园的自身管理和建设,增强乡村幼儿班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与能力,带动乡村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的整体提升,提高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完善教师福利与保障,从而增加教师的稳定性。
项目实施过程中,在机构的指导下,我们会结合当下的教育背景和项目实际情况,在乡村幼儿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文化艺术教育、自然教育。虽然都是同一个项目模式,但我们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会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开展不一样的项目活动,就是做出属于自己的项目特色。会从方方面面,综合推动乡村幼儿教育的发展。
问:这么多年你都去到过哪些地方呢,家里是否支持你这么做?
我在德宏、镇康、宁洱、会泽、蒙自很多地方的农村待过,最少都是1年多。我是大理人,家里现在有两个孩子,说不想家不想孩子那是骗人的,家人们知道我在做的事情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所以都比较理解和支持我。但对于家庭,我因为长年在外很少照顾到,所以还是有一些愧疚,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假期,我都会回去陪伴家人们。
15年,说短也不短,说长也不长。
当问到罗如宏扎根公益一线,最想对未来的自己说什么的时候,他回答:坚持,继续坚持下去。在机构,领导比较支持我们,同事们团结互助,有情有温度,我希望有下一个15年,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们。
项目介绍:
幻方起点-蒙自市未来希望幼儿班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起点工程资助,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与蒙自市教育体育局合作实施,以“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模式覆盖当地30个村级幼儿班,重点完善幼儿班硬件设施,组织专业系统培训帮助教师提高技能,围绕《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展五大领域的游戏化课程,避免小学化教学倾向,实现幼儿的全面均衡发展。项目团队定期督导、支持与管理幼儿班,提供改善管理和教学的工具与材料,从日常运行管理、教师培训和管理评估等方面提供支持,旨在帮助其加强教学和管理技能,提升幼儿班的教学和管理质量,使当地儿童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
本项目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起点工程资助资助。
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捐赠方的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