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时间:2023-05-23 15:58:31浏览:675
作者:布拖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负责人 刘英
“我们农村有村庄、田野、大山,再具体一点就是每家屋后都会有菜地,村民每天下田劳作”。幼儿班5岁半的阿什,正给大家介绍他的家乡。
这个地方,阿什的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这里,是他们所有的生活。
面对着再熟悉不过的村子,阿什的父母觉得孩子在这除了种田,根本就不能学到什么。把孩子送去学校,就是希望他能用自己的努力,好好学习,离开这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山。所以平日里凡是有时间,父母都让阿什好好复习老师当天教的知识,尽量不做跟庄稼有关的农活。
也许是因为这片土地养育和孕育了阿什,他大小就对泥土呀种子什么的感兴趣。因为父母的期望,他一直都找不到机会好好实践一番。
新学期开学,老师竟然宣布本周要带着阿什和其他小朋友在幼儿班的空地上种蔬菜,搭菜园子。就像村子里的家家户户那样,屋后的空地上总要种一些瓜果蔬菜。
阿什对这样的自然探索实践,充满了兴趣。当天他开开心心地回家,却不敢把这个消息跟父母说,不然又要被误以为是不务正业了。
“只要是农村的孩子都会种菜,何必去到学校里学呢?”终于有家长跟老师反馈这个很“老土”的教学方法。
老师笑呵呵的面对家长,解释幼儿一日生活和幼儿教育中关于自然探索的影响和意义。虽然是种菜,但却能让孩子们了解种子生长的整个过程,掌握植物的生长习性和不同阶段的特征,藏在其中的奥秘可大了去。
对于老师专业的说道,家长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这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阿什早早做好了准备,开始接下来的种植活动。
老师带着他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挖地,打坑,放苗,填坑,浇水。这个种植的过程看似简单,却惹得无数小朋友前来围观。
大家都对着这些小小的秧苗,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为了让这个种植活动更有仪式感,老师特意做了班牌拿来立在菜地边上。
阿什心里偷偷在想,老师这块班牌好像是宣告:本块菜地属于我们中(1)班。
亲身体验种植后,阿什更加了解父母每日下田劳作都在做些什么了。他突然想到村前家里那几块连着的土地,很大,父母每日在那弯腰忙碌真的很辛苦。
把秧苗种植下去以后,还要避免不被旱死,不被虫吃,直至它长大成熟和收获。
“实践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通过种植,阿什了解和发现了自然万物生长的意义和过程,接下来老师还会结合“校园里的菜园子”开展自然、绘画、科学等不同的课程。
阿什决定,要把他参与的每个过程和其中的发现,全都通过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当然老师也会帮助他一起完成。
未来希望幼儿班,扎根乡村,农村的那些瓜果蔬菜,田野河流,凡事都能拿来给孩子们学习和探索。较城市幼儿园相比,这应该就是在农村里才有的优势了。
项目介绍:
布拖县美撒本子一幼、依斯幼教点希望幼儿班项目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乡村儿童早期发展教育基金资助,项目与布县教育和科学技术知识产权局合作, 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执行,协助当地“一村一幼”学前教育项目的运行,项目完善幼儿班硬件设施,培训教师提升其专业知识与技能,设立家长委员会参与幼儿班事务管理。重点围绕健康、语言、艺术、社会、科学五大领域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实现幼儿均衡全面发展,帮助3-6岁孩子享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服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乡村儿童早期发展教育基金和布拖县教育局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