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只蜗牛,从此他们就是好朋友

来源: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时间:2023-05-23 15:28:46浏览:737

               

文图来源:红河州蒙自市桥头幼儿园教师  尹娅丫

 

蜗牛,是一种在农村很常见的小动物,尤其是在潮湿阴凉、植物茂盛生长的角落,它们经常藏在叶子下边、草丛中,或是花盆边、石头缝、墙角。

在桥头幼儿园,老师尹娅丫带着孩子们一起寻找小蜗牛、认识小蜗牛,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秘密。

蜗牛究竟有什么秘密?小朋友们认识蜗牛后产生什么想法呢?



娅丫老师才说了要去找蜗牛,幼儿班的小男生、小女生们就蜂拥着往花园跑,每个人都争当寻找蜗牛的最佳小侦探。真的是全世界没有不喜欢探索的小孩子!

而且,这些小朋友,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找”,他们不停地问问题:小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它为什么要躲起来呢,蜗牛为什么会有壳,蜗牛为什么不喜欢太阳呢......?

面对大家的疑问,娅丫老师看得出来孩子们对蜗牛存在着不小的兴趣,只不过平日里就算遇见了蜗牛,也没有人引导他们去思考这么多,那当然就没啥兴趣了。



        其中一个小朋友在草丛中找到一只蜗牛后,孩子们开始发现蜗牛并不喜欢阳光,于是在石头缝里、花盆下边陆陆续续找到了大大小小的很多蜗牛。

回到教室娅丫老师刚才孩子们找到的小蜗牛放在卡纸上,淋点水小蜗牛开始爬行所到之处留下了清晰的痕迹。

顺着痕迹寻去,娅丫老师开始让大家观察蜗牛,可以用手摸一摸,看一看。

“它软软的,粘粘的,头上有一对触角,当被触碰到的时候身体就立马缩回壳里了。”发现蜗牛的小秘密后,大家轮番用小手指开始与蜗牛做起了躲猫猫的游戏。

原来,小蜗牛是以为小朋友们要伤害它才缩到壳里保护自己的。



娅丫老师引导孩子们认识了蜗牛的生活习性及特点,让孩子们更加爱上了这小小的蜗牛。

在未来希望幼儿班,娅丫老师越来越认识到自然间的万物都能够与孩子的幼儿教育结合起来,比如是一只小小的蜗牛,还有螳螂,植物,河流等等,都能拿来作为孩子学习的主题。教育源于自然,兴趣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习动力。因为综合比较下来,孩子们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其接受和学习的能力也是比较强的。



一只只小蜗牛吸引了小朋友,他们能够大胆完整地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和想法,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点。

观察课结束后,娅丫老师带着小朋友们把蜗牛送回到花园中。面对分离,大家都很不舍,才几分钟就已经与蜗牛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娅丫老师带着小朋友用超轻黏土制作小蜗牛,留下这位大家都喜欢的好朋友——蜗牛。



“认识一只蜗牛,从此就成为了好朋友。”——这是娅丫老师在课后对课上孩子们表现的总结。

对孩子来说,自然间的万物都可以拿来学习,也是培养兴趣,培养认知与情感的好方法。

教育源于自然,当然孩子们也需要教师的引导,不断探索和发现。

 

项目介绍:

幻方起点-蒙自市未来希望幼儿班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起点工程资助,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与蒙自市教育体育局合作实施,以“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模式覆盖当地30个村级幼儿班,重点完善幼儿班硬件设施,组织专业系统培训帮助教师提高技能,围绕《学习与发展指南》开展五大领域的游戏化课程,避免小学化教学倾向,实现幼儿的全面均衡发展。项目团队定期督导、支持与管理幼儿班,提供改善管理和教学的工具与材料,从日常运行管理、教师培训和管理评估等方面提供支持,旨在帮助其加强教学和管理技能,提升幼儿班的教学和管理质量,使当地儿童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


本项目是由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支持,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与蒙自市教育体育局合作实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资助方立场无关

 


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