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时间:2020-02-13 15:25:53浏览:434
作者:布拖县飞普村幼教点老师 邱小英
阿花,是我们幼儿班里的一个小朋友。她五岁,嘴角边有两个可爱的小酒窝,经常喜欢笑。她的头发乌黑亮丽,有些自然卷,特别好看。
还记得我第一次特别关注她是在学期测试的时候。老师问她“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呀?”她歪着小脑袋想了一会儿后回答说:“你叫什么名字。”
不仅仅是阿花,我们布拖县飞普村幼教点的44名混龄孩子都是彝族,他们没有上幼儿班之前都说彝语,对于普通话都很陌生。
孩子们刚到幼儿班不久,经常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要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会直接重复我们刚才问的问题。即使是用彝语解释给他问题是什么意思后再问,还是一样的重复你说的话。
孩子们来到幼儿班后,我们老师按照“学前学普”的统一教材给他们上课。从学习“爸爸、妈妈”等简单的词汇,逐步扩展到“有礼貌、爱劳动,勤洗手、讲卫生”等短句,给他们讲故事,通过读绘本、看视频、唱儿歌等方式教会他们基本的生活常识及安全知识。
尤其是孩子们,每到播放视频的时间就特别高兴。他们不仅可以学习普通话的听和说,还能感受到多彩缤纷的世界,他们觉得很有趣。
渐渐地,小朋友们虽然在幼儿班里学会了怎么用普通话进行基本的沟通和交流,却都不敢主动地去与人们打招呼。若问他叫什么,他会羞答答的回答你后直接跑开了。
为了让孩子们“听得懂、大胆说”,我们鼓励孩子们课后尽量使用普通话。
在我们一次一次的鼓励下,阿花变得敢于开口说了,说错了也会缠着老师帮她纠正。
她每天来到学校心情都是棒棒的,面带微笑,用不流利的普通话给我们讲她昨天回到家做了些什么,以及她遇到的有趣的事情。
“老师,昨天我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头刘(liú)。”
“噢,不不不,是一头牛(niú)。”
哈哈哈~~~!阿花自己都被自己逗笑了。接着她继续说道“老师,请给我一点卫生纸。”
课后休息,阿花还约着其他小朋友一起练习普通话,看绘本讲故事。再次遇见我们老师的时候,孩子们都会主动用普通话与我们问好。
一个学期结束,孩子们的普通话都说得已经很不错了。
“鱼儿是不是长在地上的?”
“小鸟是不是在水里游?”
“秋天来了,花儿都开了?”
……。
“不,鱼儿在水里游,小鸟在天上飞,春天花儿开。”
现在,孩子们可以用普通话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还能与我们老师进行基本的沟通与交流。不仅如此,他们学会了听,还学会了思考和判断。面对逻辑思维能力的测试,他们对答如流。
项目介绍:
布拖未来希望幼儿班项目由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乡村儿童早期发展教育基金资助,项目与布县教育和科学技术知识产权局合作, 上海互济公益基金会执行,协助当地“一村一幼”学前教育项目的运行,具体包括协助包括教师的培训、支持、管理和评估;协助督导幼儿班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及班级管理和安全;提供改善管理和教学的工具与材料,从日常运行管理、教师培训和管理评估等方面提供支持,旨在帮助其加强教学和管理技能,提升幼儿班的教学和管理质量,使当地儿童享受到更高质量的学前素质教育,最终防止贫困儿童成长为贫困成人,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乡村儿童早期发展教育基金和布拖县教育局立场无关。